筑梦远航、“语”见未来——外国语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简报

发布时间:2025-09-1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校重要指示精神,帮助2025级学生快速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外国语学院于2025年9月13日-14日分别在临港校区求是会堂、鸿儒8栋教学楼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生工作办公室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教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及2025级全体学生参加。

入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开展。2025年9月13日上午,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就学院党建、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校级校规、考研情况、学生及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培养等方面逐一做详细说明。

党委书记林顺虎“以筑梦远航、‘语’见未来为题”,深入传达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发表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新生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总书记的嘱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励外院学子爱国荣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语言为舟,以梦想为帆,怀揣感恩之心,砥砺奋进之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院长赵亚玲以“ ‘语’你共话:专业发展与未来机遇”为题,聚焦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的核心优势、课程体系与发展前景。通过剖析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人才的需求变化,探讨“语言+”复合型人才在涉外经贸、国际传播、外交外事、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与无限机遇,帮助新生明晰专业学习路径,前瞻未来职业图景。

正处级组织员邱军以“启迪思想,创新创业”为题,通过介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扶持政策及成功案例,鼓励同学们敢于突破、善于思考,将语言专业技能与创新理念相结合,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可能,为未来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播下思想的种子。

副院长吴宦熙以“做AI时代‘语言+’的跨界追光者”为题,探讨语言学科如何与AI等前沿科技交叉融合。引导新生思考如何利用语言优势,在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本地化、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成为“语言技术”、“语言数据”的弄潮儿,主动适应时代变革,成为引领未来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丽娟以守住方圆,向上向善: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题,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强化纪律意识和规则观念;开展人身、财产、网络等安全教育,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调适知识,引导同学们涵养优良品格,营造安全、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安全与健康基础。

教师代表朱洪辉以深耕语言沃土,迈向多元未来为题,详细解析国内外语类及相关专业考研的整体形势、主流方向、院校选择、备考策略以及学院提供的支持资源。帮助同学们了解通过攻读研究生,如何进一步深化专业造诣或拓展跨学科视野,为未来学术研究或高端职业发展开辟更多元化的路径。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星介绍学院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成长服务中的作用;各类学生活动、品牌项目及多元社团,为同学们发展兴趣、锻炼能力提供舞台;详解“第二课堂”培养方案的内涵与实施方式,说明其如何与第一课堂互补,共同构成完整的育人体系,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025年9月13日下午,学院邀请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冯四文到校作专题报告:逐梦外语,成就非凡。冯四文以其真挚热烈的语言学习热情感染在座每一位语言学习者,通过其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分享,向同学们传递语言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强调语言学习不仅要有热爱,更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学习,奋斗不止。

2025年9月14日,各教研室也开展了专业教育,为新生们详细解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分制的要求等。

本次入学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引导、启迪和赋能。旨在帮助2025级新同学深刻领会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激发创新思维、前瞻未来趋势、筑牢安全底线、规划发展路径、实现从 “新生” 到 “大学生” 的身份认同与校园融入。同学们表示能以此为契机,快速完成角色转变,科学规划大学四年乃至长远的发展路径,在外国语学院这片沃土上,提升修养、深耕专业,锤炼过硬本领,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撰稿:李丽娟

审稿:林顺虎

2025年9月15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