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调翻译理论的民俗文化英译研究 ——以四川古镇译介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加深学生对英语翻译的了解,促进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学习,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18年10月16日16:20在第三教学楼A座101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学术讲座。主讲人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硕士生导师段成教授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杨南翎、副院长赵亚玲及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和同学到场聆听此次讲座。

段成教授用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引出此次讲座的目的——让中国故事走出去。随后,他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小调查强调外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让中国走出去的重任。接下来段成教授具体介绍了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文化传真。单纯的直译和意译行不通,故而段成教授提出了协调理论,并指出了翻译实践中的五类矛盾:选择翻译文本的动机、调整对翻译文本的认知、端正对翻译文本的态度、坚持对翻译文本的挖掘、注重翻译文本的效果。然后简要地叙述了翻译协调理论的现况,并列举了一些关于民俗文化的翻译案例。提到民俗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信仰民俗文化和游艺民俗文化四大类。在讲述过程中段成教授用瓷胎竹编等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图像法、替代法、阐释法、模仿法和淡化法五种协调手段。段成教授建议师生应掌握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实践、熟悉翻译技术、拓宽人文知识以此提升翻译能力,并给在座师生推荐了一些有利于提升个人翻译能力的书籍。最后杨南翎院长对此次讲座做总结发言,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此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翻译学,在座师生都收益颇深。希望能通过此次讲座激发大家对翻译学的兴趣,促进外语专业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外国语新闻网络中心

2018年10月16日

(编辑:夏琳 摄影:吉小冬、徐茂 )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