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与大学教育---重读白璧德、艾略特和里维斯

发布时间:2018-10-0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本报讯)应我校外国语学院的邀请,2018年9月28日下午四点二十,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洪川教授在宜宾学院第三教学楼A座202教室作了以“文学经典与大学教育---重读白璧德、艾略特和里维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春雁主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2016级和2017级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罗春雁书记对董洪川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及简短的介绍后,讲座正式拉开帷幕。董洪川教授用外语专业的发展问题作为讲座的引言切入主题:经典与大学的问题。紧接着,董洪川教授从三位文学巨匠的相关论述出发,引经据典的讨论了该问题。董洪川教授十分赞同白璧德的学术观点:“做学问,先做人”,“人是片面的造物,必须学习文学经典,因为经典赋予我们历史感”,并强调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随即,董洪川教授通过介绍艾略特的思想向大家讲解了“何为经典?为何经典?”,他用艾略特提出的“文学经典的三大共同特性和经典产生的方式”解开了大家的疑惑。董洪川教授谈论的第三位文学家是里维斯,在他的大学教育与文学批评论述中提到,文学评论和大学文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在智力和道德方面的感受力,他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批判的能力。最后,董洪川教授用剑桥大学的“科文之争”、清华大学的“科玄之争”的例子阐述了经典与大学的问题理应是文学界面研究的内容,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和体制化的教育机构不无关系,大学里科学与文化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本质上是大学与社会的纠结,文学研究者应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讲座结束之际,董洪川教授强调,这三位文学家有关大学教育及文学经典的论述,为我们当下倡导外语专业阅读经典,内涵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宝贵的现实参考,并呼吁同学们精心阅读,专心学术。

外国语学院新闻网络中心

2018年9月29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